行業新聞
融資熱潮下,我國工業軟件產業發展如何面對七大難題
2022-02-25最近,我國工業軟件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不斷有國產工業軟件企業融資的新聞。自從中望軟件在2021年3月上市之后,越來越多的國產工業軟件企業也贏得VC的青睞,一些廠商已經繪制出明確的上市路線圖,工業軟件市場上也不斷涌現出后起之秀。
前兩年,工業互聯網廠商融資較多,而現在,以研發CAD、CAE、EDA、MES、SCM等工業軟件為主的廠商也受到風投機構的青睞,而且往往融資條件更加優厚,不再附加嚴苛的“對賭”條款,工業軟件企業也不用面對太大的業績增長壓力。這對于工業軟件廠商而言,當然是一件大好事,可以加速企業擴張的步伐,聘請更多優秀人才,加大研發投入,研發功能更強大的產品,解決工業軟件卡脖子的問題。不少老牌的國產工業軟件企業坐了多年的冷板凳,過了多年的苦日子,經歷了多年的起起伏伏、融資難,甚至團隊分裂,現在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了。
風險投資公司的投資經理們無疑是善于學習的,他們不僅善于把握政治經濟形勢,也善于了解哪些才是真正需要攻克的核心技術。因此,他們不僅對被投企業給予資金支持,也會對企業運營、公司治理,甚至戰略方向給出建議。因此,找到優秀的VC合作,對于有發展潛力的工業軟件企業而言,可謂是如虎添翼。用好了投資公司帶來的資金和資源,肯定會加速工業軟件企業的發展壯大。
然而,我認為缺資金并不是制約中國軟件企業要發展壯大的本質問題。即使有了資本的加持,中國工業軟件產業發展尚需解決以下難點問題:
首先,如何做出讓工業企業愿意用、喜歡用、用得好的工業軟件。
正如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工業軟件是怎樣煉成的?》中提到的觀點,開發工業軟件需要長期的工業實踐經驗積累和工業知識積淀。國產工業軟件面臨的并非一個全新市場,實際情況是廣大用戶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企業已經廣泛應用了國外軟件。目前,還存在一些企業雖然購買了國產正版工業軟件,但依然主要應用國外工業軟件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國產工業軟件企業要真正打開市場,讓工業企業愿意用、喜歡用、用得好,不能僅僅靠政府的扶持和指令,而是需要在軟件的設計思想、平臺架構、系統功能和用戶體驗方面持續改進和大膽創新。工業軟件企業不僅需要高級的軟件研發人員,更需要懂細分行業、懂制造工藝、懂業務管理的實戰專家。
第二,工具類軟件必須解決數據格式兼容性問題。
對于CAD、CAE、EDA等工具類軟件,國產工業軟件企業需要最大限度地兼容用戶已經廣泛應用的國外軟件,尤其是其數據格式,而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因為企業已經應用這些國外主流軟件創建了大量的產品模型。在模型轉換,尤其是尺寸、公差以及工藝特征的轉換方面,如果出現任何問題,都是工業企業不可接受的。幾家國內知名二維CAD軟件之所以能夠大賣,與其加入ODA和ITC開源組織,有效解決了與DWG文件和AutoCAD操作模式兼容問題有很大關系,而在三維CAD、CAE、EDA領域目前還缺乏類似的開源平臺,要實現三維特征模型準確的雙向數據轉換更是難上加難。
第三,管理類軟件要得到大中型企業的認可,需要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以MES軟件為例,該領域國內工業軟件廠商眾多,國產品牌整體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處于優勢地位,但是國產MES廠商的規模不大,還需要在平臺化、系統架構、開放性,與各類管理軟件,以及工業自動化系統的數據集成等方面持續改進和提升,支持客戶企業的典型工藝和動態變化的需求。如果要進行管理類軟件的系統切換,就需要進行數據遷移,而由于不同軟件的數據架構不同,因此也是一個難點問題。
第四,突破支撐細分行業和工藝的專業軟件是當務之急。
目前,政府和投資商都比較關注三維CAD、CAE、EDA等相對通用的軟件。但實際上,面向細分行業和典型工藝的設計、仿真與優化軟件方面,我國工業軟件還有較大差距,需要迎頭趕上。例如,模流仿真軟件Moldflow、石油與化工工藝仿真與優化軟件Aspen、沖壓工藝仿真軟件Autoform都是細分領域的主流軟件,蘊含著大量的行業Know-how。在這些方面,國內雖然有類似產品,但還需要在系統功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持續改進。
數字化企業,
流程模擬軟件,是無數卡住中國制造業喉嚨的工業軟件之一。Aspen最早源于美國能源部七十年代后期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組織的大會戰,旨在開發新型第三代流程模擬軟件。如今,Aspen的工業軟件產品是全球各大化工、石化、煉油等過程工業的常用軟件。且在流程模擬軟件領域,美國Aspentech已經形成霸主地位,在國內幾乎沒有對手。#Aspen#艾斯本#工業軟件#石油化工
視頻號
此外,三維設計軟件固然重要,但三維結構化工藝規劃軟件、DFX(可制造、可裝配、可拆卸等領域的分析)、公差分析、尺寸鏈分析、APS、工廠仿真等專業軟件也同樣重要,應當加速提升。
第五,明確開源平臺應用與自主創新的界定。
要解決卡脖子問題,當然需要大力發展自主的工業軟件。但是無論是在仿真軟件,還是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分析領域,都需要依賴很多底層的求解器和算法引擎。這些引擎是都進行自主研發,還是支持應用各類開源平臺?開源技術應用到什么程度還算自主開發?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界定。
但是,如果一家軟件企業強調自己的軟件完全是自主研發,沒有應用開源技術,就應當言行一致。前段時間就有網友吐槽,某仿真軟件公司宣傳是完全自主研發的軟件,實際上應用了OpenFOAM開源軟件。
第六,工業軟件企業之間的生態合作。
中國有句老話說“同行是冤家”。事實上,雖然在智能制造、兩化融合和工業軟件領域成立了聯盟,但是國產工業軟件企業之間的生態合作還是明顯不足,反而更多地是在打價格戰、相互搶奪人才,甚至出現銷售人員詆毀其它國內同行的情況。
如何真正“化敵為友”,共同把市場的蛋糕做大?如何發展開發與實施服務合作伙伴?如何實現各類軟件之間的集成應用,形成合力?這是我國工業軟件企業的負責人需要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第七,工業軟件發展的正版化環境問題。
這是個由來已久的老問題。但時至今日,在百度上隨便輸入一個國外主流工業軟件的名稱,出現在首頁的都有破解軟件下載的內容。這種“不花錢”的軟件隨處可見,無疑十分不利于工業企業真正樹立正版化意識。事實上,九十年代我從事國產CAD軟件研發與企業運營時,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國外軟件,而是盜版軟件。隨著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法律不斷健全,工業企業的正版化意識有了很大改觀,但仍然需要從源頭清理盜版軟件,促進中小企業應用正版軟件。
在百度上搜索eplan軟件的搜索結果
當前,國家對工業軟件高度重視,越來越多的工業企業也給予了國產軟件企業合作機會。在這種熱潮下,新興的工業軟件廠商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ヂ摼W領域,尤其是ToC領域的廠商通常是找到某種有廣泛服務需求的消費市場,開發一個APP,線上線下互動,使勁燒錢,占領流量入口,然后實現指數級增長。然而,工業軟件市場是一個ToB的市場,而且是一個還需要培育的市場,不可能有很高的增長率。因此,衷心希望進軍工業軟件市場的企業,還是要保持一個平常心,做出好產品,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要真正有長期主義的耐性。工業軟件市場并不適合投機者,更不適合那些急功近利,希望通過上市圈錢的企業。
中國工業軟件產業發展的春天雖然已經到來,但要實現春華秋實,還需要整個業界共同努力,打造健康的多贏生態;需要加大產學研合作,共同解決一些基礎的技術問題;同時,需要進一步加大對國內外軟件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阻斷盜版軟件的傳播鏈。中國工業軟件產業發展,仍然任重而道遠!
文章來源:e-works數字化企業網總編、CEO黃培博士;聲明:本文部分內容參考來源于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平臺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本文地址:http://www.orbwallpaper.com/news/IndustryNews/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