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百科
精益生產現場流程的分析方法
2022-02-23工程分析法又稱為流程分析法。它是一種通過對各階段進行觀察,把一連串的工程按照順序調查、分析,用一定的記號整理為圖表,以便調查工程中的浪費、不均及勉強,在導出改善的重點后,擬成改善方案的分析手法。下面以產品工程為例,其分析步驟如下。
1、展開預備調查
當問題明確,調查對象已經決定時,要先展開預備調查,必須得知以下項目。
制品的生產量。
制品的內容,品質的標準。
檢查的標準 (中間檢查、出貨檢查的做法)。
設備的配置 (擺設)。
工程的流動 (分歧、合流的狀況)。
原料 (原料類型)。
2、制作“流動工程圖”
隨著制品的流動,員工在制作精益生產“流動工程圖”時,必須考慮作業的目的,將制品分為加工、搬運、檢查及停滯類型。若為停滯類型,則要考慮其是計劃性事件還是偶發事件;之后,再將其區分為儲藏及滯留。檢查也可分為數量檢查和品質檢查。
3、測定必須項目
流動工程圖制成后,將測定的各工程的必要項目記入。項目測定工作需直接到現場進行,如此,測得的數據才更具準確性。
4、整理分析的結果
將記入工程圖的各種測定結果整理成一張表。表中可以明確體現加工給制品增加的所有價值,以及各種問題。例如,耗時過長,需縮短時間;人員過多,必需消減工數,如圖所示。
整理結果分析表
5、制定改善方案
改善人員可依據制品工程分析表中的調查項目、平面流向圖及整理表找出問題點,再由此引出新的改善構想,進而完善改善方案。
6、實施與評價改善方案
改善方案確定后,就應試著實施。但在實施時,考慮到新的作業方法可能會讓員工不適應,因此,精益生產現場管理者必須施以員工充分的訓練,讓他們熟悉作業后,再開始測定及評價。改善方案在實施過程中,現場管理者必須積極地予以修正,直到作業暢通無阻為止。
7、使改善方案標準化
改善方案達到預期目的后,應將其予以標準化,以防現場活動再恢復到以前的狀況。
本文地址:http://www.orbwallpaper.com/news/baike/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