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百科
影響庫存準確性的三個關鍵因素,wms倉儲管理系統運用
2022-03-24現代商業的快速發展對于產業鏈快速流動性的需求更加迫切,相較于過去傳統的模式,現代化倉儲呈現出以下幾種特征:
庫存周轉快、進出庫效率要求高、品類豐富(SKU量大)、商品規格差異大、出庫訂單sku數少。
依據上述標準,我們很自然的會想到:這些特征無疑會對庫存準確性產生很大的影響,但確保庫存準確性又是身為倉庫方必須確保的職責。
我們有必要對影響庫存準確率的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并找出與之匹配的保障庫存準確率的方法。
它們分別是:貨物因素、貨位因素、人員因素三個方面。
貨物因素
1、相似性:在入庫、上架、盤點、分揀、理貨等環節均會發生對商品進行核對的環節。核對點基本分為:商品品名(漢字、字母、產品編碼)、商品外觀(圖案、形狀、顏色、尺碼)。
2、復雜度:對于涉及商品組裝的情況,注意防止組裝/配件出現疏漏遺失、匹配錯誤等情況。復雜度越高,其中間出現問題越大,往往出現就是配件
3、過于微?。豪缧蒯?、小飾品、配件等物品在清點、保管與出庫的時候難度均會加大。
貨位因素
一品多位、多位一品、一位一品
所謂的“位”指的是貨位,所謂的“品”指的是SKU,三種方式各有利弊,一位一品的方式,其貨位與SKU對應關系極為清晰,代價是倉容利用率或單位面積保管量的下降。多位一品,其單位面積保管量的上升,代價是分揀效率的下降與庫存準確性的間接下降。而一品多位的情況多發生在兩種情況:a、單個SKU商品數量過大一個貨位(或托盤位)放不下;b、隨機上架模式采用的副產物。
分揀方式與其配套的分撥方式
一般單量少的情況下會使用“摘果法”分揀,也就是逐個訂單逐個分揀的方法。單量大的情況下會使用“播種法”分揀,其形式是批量訂單統一分揀后再進行分播處理區分單個訂單與對應實物。理論上播種方式操作的復雜度會導致比摘果方式出現的差錯率會高。不過如果輔助有分撥墻、信息系統(波次匯總、分撥操作等)輔助的話,還是可以有效控制差錯率的情況下,還可進一步提高分揀效率。
相鄰貨位是否放置相似商品
由于分揀、上架環節是人來操作,在分揀與上架過程中極易發生看錯了相鄰貨位的商品而出現分揀與上架錯誤的情況。但是這樣也不影響按照商品產品線進行區域集中管理的思路,如果在信息系統不支持的情況下,線下做手工調撥進行此種管理對于人力的消耗是不容忽視的。
人員因素
組織架構設置的不合理,會讓倉儲內部的責任與分工不明確。進而導致架構內人員對庫存質量控制責任心的變化。
如果讓平級的兩位經理級去管理均會發生碰觸貨位的不同團隊,例如分揀與上架,往往會發生在討論庫存準確性責任的時候,出現推諉扯皮的現象。
此外,人員本身素質是否具備認真、負責、仔細的特質。再好的管理制度、技術設備如果由不負責任的人去操作均無法達到預期的設置目標。
改善手段
理貨:理貨對于提高庫存準確性有著即為積極的防范意義。所謂的理貨,就是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對在庫商品進行清理的工作,其包含商品的擺放、相鄰貨位商品的區分、異常件的清理等幾個方面。如若明確理貨方法,確定理貨周期,安排人力定期理貨,可以極大的減輕盤點時的工作量。
盤點:本質上盤點行為并不能解決庫存準確性的問題,好的盤點方法與過程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盤點的準確性,也就是發現庫存問題的有效性。
盤點周期一般分為日盤、周盤、月盤、季度盤、年度盤。作為日盤,往往不會是全盤,一般都是針對當日動碰商品進行盤點。年度盤點往往是對于年度倉儲工作關于庫存管理這塊工作的一個匯總性操作。具體的盤點周期與庫的類型、該公司當前庫存準確性、公司財務需求等幾方面綜合確定。
盤點方法:最佳的盤點方法是使用PDA設備對在庫商品進行逐個掃碼清點。通過信息設備驅動商品的核對工作,比利用肉眼來判別的準確性、可信度均會大幅提高。最初級的盤點方法是使用紙質盤點表,在沒有商品條碼輔助的情況下,通過肉眼對商品進行甄別點數工作。具體公司在何種階段使用何種盤點方法,取決于該公司的信息化程度、發展規模、管理者的意識等多個方面。
盤點流程:好的盤點流程,在無關乎技術層面的情況下?;景凑杖缦马樞蜻M行較為妥當。盤點前(盤點方案、責任人確定與分工、盤點工具準備、行政事項安排、時間確定、盤點培訓)→盤點時(動員會、分工再次明確、調撥單清理、確保數據靜態、盤點啟動)→盤點后(數據收集、數據差異比較、原因分析、盤點總結、按公司報損報溢流程審批數據、后臺庫存數量清理)
績效:如若影響庫存準確性的過失點對當事人與其管理者的薪資不造成影響,則很難控制庫存準確性的持續改良??冃Чぞ呃煤?,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可以極大的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異常:異常處理在倉庫規模小的時候作用不明顯,畢竟分母小。但是當作業規模大了之后,處理異常的及時性就很重要了。對于處理異常的常見手法:常見問題解答、異常跟進處理表、異常責任人制度等。
復核:考慮到如果是人來操作的話,一般都會存在一個錯誤率,故此復核的必要性就體現出來了。在信息系統不完備的情況下,甚至還會存在雙重復核的情況。其代價就是人力的倍增,具體更加強調重視“質量與客戶滿意度”還是“成本”則根據所在公司當時的具體階段來抉擇。
收貨:多數電商企業倉儲板塊的收貨環節基本是一個小組。有些公司會起名為IQC(入庫質量控制),基本負責內容就是對于入庫數量的清點與質量的把關。在這個環節需要強調的是:抽驗比例的合理確定。如果在服裝產品線套用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驗收合格標準)行業抽檢級別的情況下,還是可以操作的。但是針對一些例如成人用品、小家電等產品線則不是那么易于應用。關鍵還是要根據自身公司的規模與側重點、還有用戶特征等方面,制定一套符合自身公司的抽檢標準。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人力成本與質量控制的平衡。
上架:入庫時清點清楚了,如果上架出了錯,那可真是一種低級錯誤。但是這種低級錯誤的確也不斷的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管理過程中。對于上架貨位的準確性、上架數量的準確性的控制,就成為了我們需要控制的重要管理環節。
本文地址:http://www.orbwallpaper.com/news/baike/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