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百科
倉庫管理過程中,計件制的重點與難點
2022-09-05在倉庫管理中,計件制是以結果為導向的,而合同制是以責任為導向的。
計件制,想干多少干多少,心情不好可以少干。但是,合同制度不同。只要是職責范圍內的事,你都必須完成。
所以一般來說,計件制中會有責任要求。畢竟現場的活都要干,合同制也可能涉及計件計算,這樣才能保持相對平衡。
計件制的第一個問題是定價。
現場工作量,按照流程來看,主要集中在卸貨-入庫-揀貨-包裝-裝車發運。計件制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如何計件,如何計算每個動作的價格。
從實踐的角度來看,真正實行計件工資制一般是在倉庫運行一段時間,流程相對穩定之后。因此,這個價格經常被向后推:
首先舉個例子,按照正常的工作安排,卸貨需要多少人,多少小時?提貨需要多少人和多少小時?打包需要幾個小時?按照這個方法,我們把工地的人工成本分成幾塊,基本上每一種工作的比例和需要的成本都會很清楚。
在成本細分的基礎上,要確定每個動作的統計口徑和統計方法。比如卸貨是按重量算還是按件數算?如何讓統計更方便?如何用統計學更合理的評估工作量?統計方法確定后,可以參照前面的類別成本計算出每個動作類別和每個計價單位的成本,即可以計算出每個動作的基礎定價。
這種定價方式一般比較實用,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在實踐中,可能會有一些調整:
第一,在成本考核中,一般不直接按照分類成本計算,而是在這個數據的基礎上,下調一定的比例。這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我們默認的計件工資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所以計件制之后,即使定價略低,單個經營者也能獲得同樣的報酬;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在對成本進行分類的時候,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作都分類清楚??隙ㄓ幸恍┻吔缒:男〔僮?,他們花費的人力資源也是需要統計的。
那么,具體減少多少呢?
一般會做另外一個計算,就是按照我們給的定價,實行計件工資制后,每個經營者能得到多少補償?成員之間會有很大差別嗎?他們得到的回報相對合理嗎?所謂合理性,在實踐中往往意味著是否等于或略多于之前的報酬。
當然,一般來說,計件制的具體實施會有一個試用期。比如還是以固定報酬為主,但是算計件報酬,最后得出一個結果,分析是否可以接受,如果不可以,需要調整哪些方面等等。這個試用期是保證整個系統順利實施的重要環節,可以規避團隊波動等風險。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實行計件制確實意味著人力資源的吃緊,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的壓力。對于倉庫現場管理來說,在適當的時候采用這種方法可以解決一些問題。
倉庫現場實行計件制的常見困難如下:
1.現場工作量在時間上不平衡
在實行計件制之前,這種不平衡可以通過某種任務安排來緩解,但實行之后,原來的安排可能不再合適,不同類別之間如何協調工作就成了問題。
2.計件不可能完美。
舉個例子,如果按件計算卸貨量,那么大家都喜歡卸輕貨,卻避免卸重貨。如果安排一群人卸貨,一般可以解決揀貨和挑選的問題——因為反正都要卸貨,但是時間平衡無法兼顧;如果來自不同群體的人執行多項任務,那么每個人都會避開困難的任務,而每個人都會爭奪簡單的任務。
所以計件制的具體實施還是需要現場大量的相關協議來解決任務的肥瘦沖突和工作量的時間分配不均衡。
3.有些工作流程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
我們提到群體而不是個體,一方面是因為群體管理比個體管理更方便,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有些工作無法單獨完成。
比如揀貨動作一般是單人完成的,所以我們按單人計算計件績效,而裝卸動作一般是幾個人同時完成的——有動作流程的原因,也有平臺利用效率的原因,所以按組統計計件績效更合適,最后按平均量分配給組內成員。
4.第四是臨時工作安排會比較困難。
計件制是加強還是放松現場管理?看似放松——計件工資制意味著更大程度上鼓勵個人的主動性,而現場管理人員的控制能力相對減弱。所以我們之前說過,實行計件制往往需要滿足各種責任的限制和要求。
現場臨時工作的安排也要在計件制設計實施前考慮,否則會造成現場管理的一些困難,這是計件制實施的阻力之源。
5.第五是對操作規范的影響。
計件制實施前,經營者對規范和效率的要求是一視同仁的,但計件制實施后,對效率的要求明顯高于對規范的要求,這是否意味著存在一些違規操作?
對非法經營的監督往往成本高昂,效果有限。如果運營標準無法控制,運營效率的提升可能大于收益。
本文地址:http://www.orbwallpaper.com/news/baike/791.html